腹胀如缸,满肚“果冻”:滨医烟台附院胃肠外科一病区团队成功救治一例高龄罕见巨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
年过八旬的侯奶奶(化名)本应处在颐养天年的幸福时光,却在近期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部不断膨隆,究竟为何,原来是一肚“果冻”惹的祸。侯奶奶曾被确诊为“低级别阑尾黏液瘤伴腹膜播散”,并在手术七年后复发。从两个月前起,她的肚子持续“不对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来越大,看上去像是怀孕五六个月一般,伴排气排便减少。不仅人消瘦,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饭也吃不下,一吃就难受。侯奶奶被隆起的大肚皮折磨得憔悴不堪,曾求诊于外院,后经多方打听找到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陈军主任团队。
“坐也坐不住,躺也躺不下,不能平躺,平躺着喘不上气,只能侧着睡。”侯奶奶痛苦的表述道。肚子里的黏液性肿瘤将小肠等腹腔内器官挤压,同时导致腹高压,迫使膈肌上抬,向胸腔挤压。肿瘤占据了腹腔大部分的空间,从而导致病人看起来像孕妇一样有明显的肚子。
阑尾肿瘤本身大部分属于低度恶性,但是因阑尾特殊的位置和特点,非常容易出现破溃或穿孔,破溃后的肿瘤黏液细胞在腹腔内广泛播散生长,形成腹膜假黏液瘤(PMP),这才是最凶猛的一面。“简单来说就是肚子里长了一种产‘果冻’的肿瘤,并像蒲公英一样播种到肚子的每个角落,开花、结果,最终就形成了前面说到的‘大肚子’的表现。”负责接诊的李雷副主任医师科普道。
李雷第一时间接收了侯奶奶,经过系统检查后,发现侯奶奶的肚子里充满了果冻样腹腔黏液,除此之外,还伴有腹腔、后腹膜广泛播散,腹腔黏液伴腹水感染,肠粘连,腹壁切口疝等一系列病灶。如此罕见的巨大腹膜假黏液瘤,加上侯奶奶85岁的高龄,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肺气肿等基础病,让情况一下变得棘手起来。手术刻不容缓。

腹腔内黏液体积巨大,术中清除黏液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患者腹腔压力极剧降低,造成生命体征不稳定;黏液致腹腔脏器广泛侵犯并粘连;患者年龄大,手术耐受力差……每一条,无疑都为手术增加了巨大风险。在与侯奶奶及其家属沟通后,他们表达了强烈的手术欲望,胃肠外科一病区团队根据侯奶奶的实际情况,为她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核心在于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团队联合肿瘤中心团队实施最大程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

术中,打开患者的腹腔后,在场的所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整个腹腔充满了肿瘤分泌的淡黄色果冻状黏液,减瘤和清除黏液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使患者腹腔压力急剧降低,造成生命体征不稳定。不仅如此,黏液还包裹住多个器官,肿瘤位置粘连固定,让病情更为复杂且棘手。术中陈军主任用消毒碗接“果冻”,一碗又一碗,接连舀出了整整2盆黏液。团队仔细清除腹腔内每个间隙的细小肿瘤,包括脏器表面包裹的肿瘤也进行小心分离后切除,清洗腹腔,对回盲部肿瘤一并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历经3个小时顺利完成,虽然手术耗时长、难度大,但整个过程有惊无险。术后在医护们的日夜监护、家属们的陪伴下,侯奶奶的身体恢复迅速,目前,侯奶奶已经恢复出院。后续将前往肿瘤中心继续行腹腔热灌注治疗。
陈军主任强调,近几年阑尾肿瘤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它的发病高峰为40~60岁,女性多见,通常有腹部包块或黏液播散,一旦破裂,会在腹腔内形成大量胶冻状黏液物并在腹腔内集聚。由于阑尾肿瘤一般不具备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果患者出现下腹疼痛、腹胀、肠梗阻等症状,要及时到综合实力强的医院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