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癌 全民行动——癌症不是魔咒,可防可控
近几年,全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人数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肿瘤防控工作刻不容缓。自1995年开始,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了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今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癌症防治共同行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提高全民癌症防治意识与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一、癌症是怎么发生的
简单而言,癌症是一种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感染、环境污染等相关的疾病。
1.与遗传因素相关
癌症患者的亲属罹患同类癌症的几率比无癌症家族史的人要高,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等。
家族中母亲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3倍左右。
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3倍。
大肠癌中有一部分是由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如果父母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中,58.3%有家族史。近亲中有患肺癌者,而本人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
另外,子宫癌、肝癌和食管癌也具有较强的遗传性。
2.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吸烟、酗酒、不健康生活习惯(熬夜、缺少运动、高脂饮食等)、肥胖、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80%的肺癌、65%的口腔癌及20%的胰腺癌与吸烟有关,且吸烟患者较不吸烟患者有更明显的躯体症状(疼痛、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和心理症状(抑郁和焦虑)。
饮酒可使多种癌症风险升高,饮酒量越大、时间越长,发展为癌的可能性越大。与不饮酒者比,饮酒患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和胃癌的几率高51%。
高盐摄入可使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2倍。低纤维高脂肪饮食、久坐、肥胖等均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3.与感染因素相关
17%的新发癌症与感染性疾病相关,如:
宫颈癌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两者所致肝癌占全部肝细胞癌的80%以上。
65%-80%的胃癌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患者胃癌的发病风险是非感染者的20倍以上。
4.与环境污染相关
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如:
过强的紫外线可能引起皮肤癌;
污染的空气会引起肺癌;
饮用污染的水,易患肝癌和胃肠癌;
吃霉变的食物也会致癌。
二、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控
1.癌症其实并不可怕,可防可控
WHO指出:
1/3的癌症可预防;
1/3的癌症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
1/3的癌症可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1)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
(2)及时接种疫苗,避免相关病毒感染。
如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可大大减少乙肝的发生。没有乙肝抗体者,需接种乙肝疫苗;已接种乙肝疫苗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10U/L者,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99.7%的宫颈癌患者可检测出HPV感染,接种HPV疫苗,最高可预防90%以上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
(3)对于已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者,进行根除细菌或抗病毒治疗。
如:新药“丙通沙”的出现使治愈丙肝成为可能。
慢性乙肝患者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一定程度上减缓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有效预防胃癌,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常用根除HP的方法有以质子泵抑制剂或者铋剂为基础联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口服用药2周。停药后1月复查13C呼气试验观察HP是否被根除。
2.防癌抗癌,早期发现是关键
癌症的疗效和生存期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90%以上的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出现症状时,多为中晚期,这也是我国癌症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的重要原因之一。
肺部结节发展为肺癌大约需要8-10年,肠息肉发展为肠癌大约需要15年,女性从感染HPV病毒到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5-10年。目前的技术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选择三级综合专业机构进行规范的防癌体检可早期诊断。
遗憾的是,很多民众对癌症早期筛查认知不足,以及心存侥幸而疏于检查,导致确诊时为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3.癌症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类慢性病
虽然现实条件下不能治愈所有的肿瘤,但是,将肿瘤“慢性病”化,可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控制其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创新抗癌药物的出现,癌症治疗不断优化,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对早期患者,可根治性手术切除;
中晚期恶性肿瘤,综合应用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与癌“和平共处”。
癌症逐渐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
三、癌症规范化治疗,我们更具专科优势
滨医烟台附院肿瘤一科是山东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
1.恶性肿瘤综合诊疗,泌尿系肿瘤效果优
科室主要开展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等恶性肿瘤的综合诊疗和研究。
其中,晚期前列腺癌、膀胱癌多于外科就诊,近年来,肿瘤一科收治较多晚期前列腺癌、膀胱癌患者,依托多学科诊疗,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常规治疗规范,特色治疗更有效
除常规开展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外,科室开展以下特色技术:
(1)双管路恒温体腔热灌注治疗
这是当前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腹盆腔转移癌的首选疗法,还可用于胃肠道或妇科恶性肿瘤姑息切除术后(仍有病灶残留);肿瘤侵及浆膜层或周围临近组织、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根治术后。
近年来,肿瘤一科运用体腔热灌注技术治疗了500多例患者,胸腔积液仅需热灌注1—2次、腹腔积液3—5次,胸腹腔积液控制率90%以上;腹盆腔广泛转移者,腹腔热灌注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生存期延长。
(2)体外高频热疗
采用高频电磁场对人体进行透热治疗,无痛、无创伤杀伤癌细胞,对放化疗增敏增效并能减轻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有效缓解癌痛,可用于全身除头颈部以外的实体肿瘤。
(3)脑部电医学治疗
利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通过低强度微电流刺激人的大脑,通过对异常脑电波的改善以及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治疗失眠、焦虑,无副作用。
(4)脉冲短波治疗
通过改善细胞组织的供血不足,调节人体细胞的离子平衡,使细胞的代谢正常化,抑制发痛物质的产生,调节人体自律神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无阿片类药物的毒副反应。
3.治癌先治“心”,心理救助很重要
肿瘤患者中大约50%至60%罹患抑郁症、接近50%罹患焦虑症。癌症的康复治疗不仅要关注生理康复,还应重视心理康复。2018年国家卫健委已将患者心理疏导纳入医院考核指标。
肿瘤一科注重人文关怀,在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诊疗的同时,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身康复。将“专业诊疗”与“舒缓疗护”相结合,将心理治疗、营养指导、精细化护理融入全程,帮助患者及家属走出认识误区。用专业、服务和爱心帮助每一位病人与家属。
总之,癌症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降低癌症发生风险。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的癌症筛查可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科学规范的抗癌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