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的表扬电话……
电话是二十世纪一项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让书信变成了声音,将人们的思念拉进了一步。而今天的这一通电话,来自一位叫王凤鸣(化名)的老人,他前前后后三年时间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住院三次,爱人住院一次,每一次他都将医护人员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心间,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予帮助他的医护人员最高的评价……
三次住院,多亏了你们
5月27日下午,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在门诊部办公室回响起来,商丽副主任闻声接起电话,那一头一个慈祥的声音传来,开启了一个小时表扬电话的序曲……“您好,我是门诊部负责人,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简单的寒暄和介绍后,王凤民老人将三年里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住院的经历娓娓道来:“我这次主要是想表扬一下咱医院的大夫、护士,从2015年开始,东北、杭州的医院我去了不少,来到烟台,我前前后后三次住院,深切感受到咱们医院在医疗服务和管理上的巨大进步,请一定将我的感激之情和表扬之意转达给曾经救治过的医生护士们。”
消化内科的细心照顾
“我先后在消化内科、内分泌代谢病科、疼痛科住院治疗,先说说消化内科的曲恒怡主任吧,他真是一个厚道善良的好医生,曲主任冬天查房时,总是把手搓热了再摸病人的肚子,就是这些小细节,体现了一位有仁心的医生高尚的品德。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幽门螺旋杆菌无异常的患者来找曲主任看病,曲主任告诉他不用吃药,慢慢调理即可,病人一开始不理解,曲主任耐心解释,反复沟通,患者最后听取了大夫的意见,满意而去。
如家人的内分泌代谢病科
“我是一位有40余年党龄的党员,”老人激动的说, “我在内分泌住院时,发现金勇君主任的一个秘密,他的白大褂的兜里总是揣着糖块,当我得知这些糖块是为防止病人发生低血糖而准备的时,心理觉得很温暖,他时刻把患者放在首位,他心里只有病人,这样一位有医德有医术的医生,理应得到他应有的表扬。”“还有张凌云大夫,她就像我女儿一样,不厌其烦的解答病人的问题,让我深受感动。后来我出院了,再次来院复查遇到了林良妍大夫,她的一句“大叔现在怎么样?”让我感觉内分泌科的大夫都像我的家人一样,出院了还对我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你们医院有这样一群好大夫,当真如获至宝!”
疼痛科的关怀让我不再疼痛
“我第三次是住到了咱医院的疼痛科,负责我的孙雪华主任每天无论在哪里遇到我,都会主动询问病情,就连打扫病房卫生的大姐,看见我都会关心地询问我的病情,真是没想到,现在咱医院不仅医术好,就连工勤人员都以医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我真是感觉太温馨了!”
老伴的就医之路依然温暖我
今年,王凤鸣老人的老伴因为身体原因住进了我院消化内科三病区。说道在这个病区的住院经过,老人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我老伴住到了王勇主任负责的病区,在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发现,王勇主任在临机处理问题上特别有经验,不慌不忙,绝不会自乱阵脚,在和出院病人的沟通上十分到位。我老伴出院时,是刘华大夫帮忙办理的,她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经常询问我老伴的恢复情况,对我们进行健康指导,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延伸的家庭健康服务,努力消除我们身体的病痛,缓解心理的压力,给我们精神上极大的安慰。”
我的赞扬一个小时也说不完
“我出院了,但是我要表扬的人还有很多。那天,我拿着大夫开的诊断证明去门诊一楼盖章,我正拿着诊断证明找寻门诊部办公室时,迎面走来一位个子高高、脸圆圆的姑娘看到我手里的诊断证明,热情的问道:‘您要盖章吗?跟我来吧。’门诊部办公室里一共三个小姑娘,各个穿着得体,热情大方,让我看了就心情舒畅。还有之前,我是咱医院健康大讲堂的常客,这个讲堂非常好,让大家获得健康知识,防病于未然。”挂掉电话,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医院自新院区运行以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医院强抓管理落实,重视医护人员素质培养,紧抓行政工勤人员的工作素养,才能使得医院在整体质量上得到很大提升。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将一直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不忘救死扶伤,益寿延年的核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胶东半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神!(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