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相托 永不言弃——肿瘤一科一位住院患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和着改革的节拍,伴着创新的旋律,今年以来,肿瘤一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更替新理念、转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强化新技能,使医患之间的情感在拉近、在深化、在凝聚。这其中的节点经过,是我一个患者的所见所闻,草拟此文,以示赞许。
医者仁心 情系病人
爱的极致是仁心。“病人以生命相托,医生必须尽职尽责。减少患者痛苦,延续他们的生命,这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追求。”肿瘤一科陈旭芳主任的这几句话是对科室工作的生动诠释。
癌症,被世界公认为顽症。它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没有定律和定性。要征服它、战胜它、攻克它,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借鉴新经验,破解新难题,才能使医者获益,人民健康,社会和谐。其实,陈主任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省内著名专家、教授,尤其擅长肿瘤的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及癌痛的规范治疗。但她没有满足个人和科室团队的现有水平,而是始终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作为医生的第一要义,把从学术交流中获得的知识尽快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充分利用导师、同学、以及同仁的关系,坚持沟通联系,加强信息传递,破解疑难病症,咨询相关技术,交流学习体会。同时,她还注重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不定期地邀请北京、上海等地高层专家来科室开展学术交流,参与肿瘤MDT活动,至今已有四批专家先后来本科室查房、授课,取得良好效果。常言道“出门才有路子,多看才有点子”,在走出去的同时,肿瘤一科积极参与高层论坛和高层培训活动,开阔新视野,接纳新事物,培养新技能,从而掌握为病人服务的本领。本领传递爱心,密切医患之间的联系,激荡感情上的涟漪。
技能创新 妙手回春
引进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一方面可以学习他们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医学经验,另一方面可对促进医院学科建设与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惠及广大患者,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著名专家的高水平诊疗,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今年5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学博士梁莉教授,应邀来本院肿瘤一科进行学术交流。梁教授对肿瘤一科病人逐一仔细查房,对患者正在治疗中的方案给以充分肯定,同时对下一步如何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许。不仅如此,梁教授还参与了疑难病例的讨论研究,从患者当前情况、诊断、治疗到下一步如何应对病情的变化等,进行细致剖析,为患者的治疗理清了一条新思路,洞开了一片新天地。
是年8月5日,国内著名肿瘤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雅杰教授,来本院肿瘤一科义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及业务指导,热心、细心、耐心地为广大患者深入浅出讲解分析病情,为每一位查看过的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并针对疑难病、少见症提出指导性意见。王教授带来的是妙术高招,留下的是仁心医德,正所谓“雷厉风行铸军魂,仁心妙术显大医”。
精英荟萃 共谋良术
学术交流,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权威性、知识性、互动性等特点,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医术,服务病人。今年6月16日,肿瘤一科为充分把握国内外肿瘤学术研究前沿进展动态,促进肿瘤学专业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肿瘤综合治疗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特邀国内几位著名教授前来授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秀问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李岩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丁壮教授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学习沙龙的成功举行,让医护人员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思路,而且历练了肿瘤学科的基本功力,为将来参与国内外专家论坛、研讨交流、攻克难关创造了条件。
肿瘤一科今年数次邀请国内知名肿瘤专家来院做学术交流,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据悉,肿瘤一科已经与数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这些专家将不定期持续来院进行学术交流,这样不仅能充分把握国内外肿瘤学术研究前沿进展动态,促进肿瘤学专业发展,也能更好地服务于胶东地区人民,为一方百姓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赵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