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事业共同成长——一位年轻医生的心曲
命运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弗朗西斯·培根】
我是2012年7月份应聘来咱们医院工作的。记得当时,每逢休班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新医院对面的路边,看着、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新医院一天一天变大变高,时间长了我仿佛屏蔽了工地的喧闹,能感觉到她似乎是有生命的,隐约着一种灵性。心情失落时都我甚至能听到她在我耳边轻声地说:“小伙子,要耐得住寂寞,成长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未来是光明的。”
我开始逐渐适应新工作,我习惯了老院区艰苦的条件:炎炎夏日在近40摄氏度高温、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汗流浃背地写着病历,寒冷的冬夜一个人抱着热水袋蜷缩在被窝里值着夜班。病人、工作、学习、考试……周而复始的疲倦也被我屏蔽,我开始更多地、更深入地品味成长,更用心地接触和了解我身边的病患们,跟他们用方言交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解决身心疾苦和健康的疑虑。逐渐发现我开始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所在的这所医院,热爱我身边的患者朋友们。每当我看着他们出院时满意的笑脸,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无以言表。
医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作为医生我们往往过多关注患者生理上的不适,却容易忽略更为重要的心理上的异常。正所谓“病由心生”,很多生理上的疾患都是由心而起的,或者因为心结加剧身体的不适。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曾听父亲讲述了一段他从医时所经历的事情:一位老太太来医院就诊,跟医生诉说自己心口疼痛已经很多日了,既往就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当时接诊的是一位老大夫,他细细打量了面前这位老人,耐心询问道:“老人家最近是不是遇上什么麻烦事了啊?”老人一听医生如此询问,再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悲伤,便哭诉着对大夫说,老伴前不久刚过世,与自己相濡以沫近五十载的丈夫突然离去,内心自然伤心无比。老主任听后耐心劝导和安慰老人,在长达半小时的沟通中,患者心情逐渐平复,心口不适也明显缓解了,在开了一些心脏常备药物后老人满意而归。
在现如今尴尬的医疗环境下,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有时候确是力不从心。一天坐门诊至少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平均到每个人也不过几分钟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病人交流。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应当有心、有爱、有技巧。医者仁心,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温馨的笑容,一会儿耐心的倾听,对于患者而言都是心灵上的慰藉,因为我们是医者,我们不仅要医病,更要医心。
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遍,对于它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我们作为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提供了一种服务,服务需要打造品牌。老百姓为什么都愿意买海尔的冰箱、格力的空调,说到底都是因为这些品牌质量过硬,售后有保障。由此引申到我们这个行业道理自然也是一样。在院长杨军教授带领下,医院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入驻,及时要引进技术、素质过硬的人才,就是在提升我们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这个品牌!我们医院专门成立回访中心、客户服务部,李祖成副书记每周定期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就是在宣传我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措施、目标,告诉老百姓您的病情我们更会负责到底。医院领导百忙之中都如此亲力亲为,那么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做点什么吗?拿起手中的电话吧,给您曾经诊治过的患者们打个电话,如果他对您满意,您的慰问只会让他更满意;如果他对您不满意,您的问候或许就能换来患者的一丝谅解。一个电话能温暖一片人心,一个电话能化解一场矛盾,一个电话更能赢得起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2014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对于我们的医院更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关注着我们,有满怀期待的眼神,真心希望我们能够实现我们所说的: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打造胶东半岛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服务中心。也有很多半信半疑的目光看着我们:竞争激烈的市场,你们真的能行吗?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天底下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得住我们这样一群用心做事的人?我们们为了救死扶伤,为了医院建设,不辞辛劳、加班加点的忙碌也在所不惜;我们可以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我们同舟共济;我们的专家可以走村串户,送医上门;我们能够一呼百应,在一天时间内就慷慨捐出了13.5万元救治同事子女。我相信!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把医院和科室里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除病人之疾苦,视患者如亲人,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胸心外科 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