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 领航青春|第二临床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25级学业导师见面会暖心启幕(一)
为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助力医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学院按照学校有关要求为2025级各班级配备学业导师。近日,各班学业导师陆续深入班级开展工作,师生共同开启医学征程的新篇章。
2025级临本1班
外科学总论教研室夏国鑫老师以“从课堂到临床,做有温度的医者”为主题,结合自身十余年外科教学与临床经验,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作为深耕创伤急救与外科基础操作教学的资深教师,他开篇用一则真实急诊案例引入,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临床医学“理论支撑实践、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特点,并着重强调:“医学成长没有捷径,但每一步扎实的积累,都会成为未来行医的底气。”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未来将以夏老师的分享为方向,认真钻研医学专业知识,用“仁心”涵养医者温度,以“妙术”筑牢行医根基,一步步朝着“救死扶伤”的初心目标稳步迈进。

2025级临本2班
烟台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兼)杨琳老师以“同行者”定位开场,拉近与同学距离。杨琳老师明确自身“学业规划师、资源链接站、困惑倾听者、生涯引路人”四重角色。她指出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临床思维、心怀人文关怀、坚守诚信底线是成为卓越医者的四大支柱。杨琳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规划大学生活、 积极参与各类实践、始终保持身心健康、学会在团队中协作共进。她衷心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成长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未来健康守护者,在医学道路上坚定而温暖地前行。

2025级临本3班
免疫教研室的李志丹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验,为同学们系统阐述了医学人才应具备的学科素养与知识体系。她从专业学习路径出发,详细讲解了期末备考策略与学习计划制定方法,引导同学们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机制。李老师特别强调,系统性学习规划与清晰目标设定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石。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大创计划”与科研项目,通过学术实践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在互动环节中,李老师就同学们关心的学业发展问题给予了针对性指导。本次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专业认知的理解,激发了对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保持探索热情,夯实专业基础,拓展能力边界,以不懈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2025级麻醉1班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王洪英老师结合个人教学与科研经历,为新生系统阐释了大学阶段的学业发展路径。她指出,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未来发展的根基,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则直接关系到顺利毕业和后续考研,鼓励同学们尽早准备、统筹安排。王老师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展现个人才华,提升综合素质。王老师还提供了一份学业发展指南,为同学们的学业规划指明路径。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王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学习方法与生活适应等方面问题给予了细致解答与实用建议。

2025级麻醉2班
物理学教研室的王大力老师结合自身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和物理学科前沿动态,为2025级新生系统梳理了物理学专业的发展脉络与知识体系。围绕专业学习路径,王老师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要构建系统化的物理知识框架,注重从经典物理的严谨推导到现代物理的模型思维之间的逻辑衔接;二是要强化物理思维的日常训练,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对物理本质的理解;三是要积极参与学术实践,鼓励同学们加入科研课题组、参加物理实验竞赛与学术社团活动,在真实科研场景中培养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王老师勉励同学们在面对学业困惑时保持探索勇气,在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中,逐步确立个人发展方向,为未来学术深造或行业创新夯实基础。

本次学业导师见面会,不仅为学子们指明了医学道路的方向,更搭建起一座师生教学相长、同心共进的桥梁。愿每一位医学追光者,都能以初心为帆、奋斗为桨,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书写出不负时代的青春华章。


滨医烟台附院官方微信平台
滨医烟台附院微信服务平台
“病案通”微信公众号
鲁公网安备 370612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