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连阡陌(五)| 红医薪火,青春作答
为引导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医精神,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7月24日至28日,学院“薪火红医”实践队奔赴“红色故都”瑞金,追寻红医足迹,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沿着红色地标,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读、人物访谈等形式,系统探寻革命年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深刻感悟“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医精神内核。
红色讲堂
思政课里的时空对话
7月24日,实践队追寻“红色华佗”傅连暲的足迹,踏入叶坪中央红色医院旧址。这里青砖灰瓦,静静诉说着90年前的故事……1933年,在毛泽东倡导下,福建长汀福音医院“整体搬迁”,门窗、器械跨越山水而来,傅连暲举家迁瑞,捐出全部,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为解放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福建长汀到江西瑞金,从福音医院到红色医院,以傅连暲为代表的一批中央苏区的“红色医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践队员通过学习,串联起傅连暲扁担“移动医院”的过往以及红医救治伤员、守护百姓的故事,录制了微团课。微团课以“探寻红色医脉,传承初心使命”为主题。通过时代追问导入,回顾红色医院“生命至上”的精神与卫生学校“为革命育才”的担当,解码其中蕴含的在绝境中坚守信念和在困境中创新求变的青年精神。
实地研学
触摸历史的温度
(一)三代行医的坚守
7月25日,实践队员走进叶坪镇朱坊村卫生健康服务室。朱宏群医生搬出斑驳药箱 ,箱面“敬佑生命”的字迹仍清晰如昨。祖父传承的银针、家族延续的医者使命,让“红医精神是扎进土地的根”这句箴言,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朱家三代深耕基层医疗,朱医生以临床病例为鲜活教材,对医学生寄语:“钻研医术,续写红医担当,让这份守护乡亲的使命代代传 。”

(二)红医精神的传播者
同日下午,我们采访到宣传干事李志强。深耕宣传工作多年的他,清晰点明了红医精神的内核:“有红色信仰的医者,传承的就是红医精神” 。从社交媒体推广到实地研学实践,红医精神传播的接力棒,正稳稳交到年轻一代手中 。

(三)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7月26日,我们采访到瑞金市红色文化传承协会书记杨青山、瑞金市红色文化传承协会会长钟艳均以及瑞金市戏曲家协会主席、红色文化传承协会总导演邹勇,听他们铺陈红色记忆:瑞金作为红医精神发源地,红色后代身负使命——既要讲好真实历史,更要让红医精神活在当下。前辈们剖析传承困境、分享创新路径,让实践团明白:传承,是与历史共鸣,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 。


沉浸体验
青春与红医的交融
7月27日,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鲜红标语前,队员们驻足凝望,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革命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奋斗足迹。展馆内,一件国家二级文物——生铁铸造的药碾静静陈列,其斑驳的表面诉说着峥嵘岁月。这件看似普通的医疗器具,曾在苏区日夜不停地转动,为救治红军伤病员立下汗马功劳。从傅连暲将军使用过的听诊器,到眼前这件饱经风霜的药碾,一件件红色医疗文物如同时光的信使,将那段战火纷飞中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

队员感悟与分享
踏上瑞金土地,叶坪旧址的老物件,让我触摸到先辈们在缺医少药中救死扶伤的温度。三代医者的坚守、宣传干事的讲述,更让我懂了红医精神是信仰与担当。返程时,我已决心以先辈为灯,在学医路上奋进,让红医精神照亮青春!
——2024级临本5班赵小川
瑞金一行,是场震撼心灵的洗礼。叶坪旧址里,简陋医疗器械诉说先辈坚守;与基层医者、宣传干事交流,懂红医精神扎根传承。纪念馆中,红医发展脉络清晰铺展。这趟旅程,让我深知红医精神是使命担当,我将以先辈为范,在医学路上深耕,让红医精神绽放新光 。
——2024级麻醉2班杨宇航
在瑞金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土地上,每一件斑驳的老物件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而新时代的传承者们正以坚定的步伐接续着这份光荣使命。愿这次实践化作一束穿越时空的光,不仅照亮红医故事在新时代的传播之路,更让那些烽火岁月中医者仁心的坚守被更多人铭记。更愿它如一颗火种,点燃当代医学生的赤子之心,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深深镌刻在每一次挑灯夜读的专注里、每一场临床实践的严谨中,让红医精神化作永恒的精神坐标,指引着未来医者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