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2025年招生宣传材料
一、学院简介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是山东省政府近40年来唯一批准新建、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省政府着眼提升山东半岛医疗服务功能实施的一项健康惠民工程,是滨州医学院第二所直属附属医院、同时是滨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历史沿革】2002年9月,滨州医学院形成了烟台、滨州两地办学的格局。2012年4月,山东省卫生厅同意设置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为省属三级综合医院。2014年9月,医院新院区启用。2018年10月12日,获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4月,滨州医学院设立第二临床医学院,与烟台附院合署。2020年12月,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3年12月,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
【办院条件】学院(医院)占地306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500张,现有72个临床、医技等业务科室,开设一级诊疗科目27个,二级诊疗科目103个。配有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SPECT/CT)、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C)、3.0T磁共振成像系统(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群(高压氧)、体外心肺辅助支持设备(ECMO)、全数字化超高端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高端医疗设备。
【学科建设】学院(医院)现有市级及以上重点专科(学科)51个,其中,麻醉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语言康复专科是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消化病学、麻醉学、运动医学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学院(医院)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技术,组建了心脏疾病诊疗中心、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等六大诊疗中心,打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内外科诊疗技术等十大技术品牌。开展了烟威地区首台“术中唤醒”开颅术、烟威地区首例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术、烟威地区首创完全局麻下“零开刀”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技术、寰枕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固定术、断手寄养再生术、九指离断再植术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区域空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乳腺癌整型保乳术、ERCP及腹腔镜杂交手术等多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院(医院)现为全国老年医学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中心、国家级药物性肝损伤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烟台市运动创伤与康复医学研究中心、烟台市老年医学中心,烟台市医院绩效考核数据管理质控中心、烟台市全科医学质控中心。
【人才队伍】学院(医院)现有职工2034人,其中博士85人、硕士586人,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33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2人。现有“千人计划团队”1个,“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名老中医”1人,“鲁卫工匠”1人,“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人才”1人,“全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人才”2人。
【教学成果】学院(医院)高度重视教学事业发展,现有麻醉医学系和医学检验系2个学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智能医学工程4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20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基本技能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思维技能训练》是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2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31个教研室、1个临床技能中心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师资丰富,有临床教师785人,高级职称291人。积极实践临床医学类专业“2.5+2.5”培养模式改革,已培养本科生1万余人、研究生734人。
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6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59项。近年来,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校级竞赛中获奖80余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基础医学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2024年斩获国家级奖项18项、省级奖项145项。
【学生工作】学院(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卓越育人”,打造“医路先锋”思政教育品牌,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引导学生励志明德、淬炼成长。将专业教育和学风建设贯穿工作始终,打造“未来医生”训练营学风建设品牌项目,推动“成就育人”。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推动“创新育人”。近年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占比达到61.68%。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实践计划”“早临床”等实践教育,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推动“实践育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0余次。近年来,学院(医院)整体考研录取率大幅提升,达到50%左右,毕业生当年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科学研究】学院(医院)现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1个、烟台市重点实验室1个、烟台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近年来,获批科研项目省部级及以上30项、厅局级264项;获科技成果奖励省部级及以上2项、厅局级1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23篇,其中SCI文章392篇,最高影响因子176.1;出版著作126部;授权专利172项。
【获得荣誉】学院(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老年医学培训网络AA级优秀单位”“烟台市最佳惠民医院”等荣誉称号。
学院(医院)大力弘扬“仁心 妙术”的院训,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用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守护百姓健康,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介绍
(一)麻醉学专业
学制:五年制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需求,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麻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毕业时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麻醉及相关领域医疗卫生实践,为接受毕业后教育和在各类卫生健康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专业优势与特色 麻醉专业成立于2003年,2011年被评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目前有专任教师14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比例91%,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79%,拥有医师资格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27人。现有省级一流课程18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双语课程1门,2019年完成专业课《临床麻醉学》在线课程录制及上线工作,2022年麻醉危机管理系统、2024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虚拟仿真思维技能训练项目运用于本科生教学。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部级规划教材4部,专业教材选优选新使用率100%。
现有专业实践基地15个,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校外兼职教师45人,各类实习完成率100%,麻醉学实验室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包括安醒麻醉临床思维能力培训系统、支气管训练系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模拟教学系统、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视频喉镜等,用于麻醉学专业学生的日常实验教学工作。另购入多种教学模型,如中心静脉穿刺训练模型、腰椎穿刺和脊髓硬膜外麻醉训练模型、坐骨神经穿刺模型等,学生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血管穿刺、神经阻滞、椎管内穿刺等麻醉操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
就业方向及形势 麻醉学涵盖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等工作领域,社会对麻醉医师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近三届学生就业率(含升学)均超过97%,2025届研究生过线率为68.85%。每年就业单位对专业学生满意率均为90%以上。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实践能力,能从事医学检验相关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第三方实验室、试剂设备公司、检验检疫部门、疾控中心、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优势与特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专业,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前30%。2024年成功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在校本科生270余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现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检验技术硕士点,硕士生导师12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2人,高级职称占比达86.9%。
就业方向及形势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考研升学、医疗机构检验科、第三方实验室、体外诊断公司等。近年来年终就业率96%,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办学的高度认可。
(三)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现代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与智能医学诊疗相关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具有智能医学方面研发能力基础和创新精神,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解决相关领域的基础工程间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医学概论、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安全
专业优势与特色 专业以“智能医学”融合“医疗数据治理”为优势特色,依托我校直属附属三甲医院实践教学先天优势,强调贯彻落实“医院高质量发展”,瞄准医工领域科技前沿,以医工融合促进创新要素的整合协同,以教学实践基地、虚拟教研室、行业前沿讲座、附属医院实践教学等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教学平台。
就业方向及形势 本专业培养具有“医疗+计算机技术+数据治理”学科交叉融合思维的学生,在智慧医院、医疗物联网、医疗数据治理、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训练,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大数据、医疗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用人需求。本专业就业面向医院、医药院校及医疗信息化科技公司、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等,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