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成功实施医院首例气管镜下切除气管内肿瘤
近日,我院呼吸内科采用支气管镜下圈套切除配合电凝技术成功为一例气道内肿瘤患者清除肿瘤。此项介入技术的开展,标志我院呼吸内镜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患者孙某,因咳喘4年余四处求治,在外院被误诊为“气管炎”,症状加重后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经肺CT检查示左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并纵膈淋巴结肿大;行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内有新生物阻塞管腔,上下叶气管开口均不可见;行活检病理确诊为肺肉瘤样癌。
肉瘤样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低分化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极易发生侵袭、复发与转移,预后较差。此患者的肿瘤几乎完全堵塞左主支气管管腔,如再继续发展将会出现左肺功能丧失,进而出现呼吸衰竭。诊断结果让患者及家属陷入绝望,对手术及放化疗表示强烈抵触。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林盛翠教授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科室会诊,综合分析病情,认为行支气管镜下微创技术可以清除气管肿瘤,以达到畅通气道的姑息性治疗目的。此方案同时得到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内镜诊疗中心主任王晓平教授的肯定与支持。经充分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决定为患者实施气管镜下圈套切除配合电凝技术。
术中,麻醉科为患者成功实施了静脉全身麻醉,呼吸内科手术团队默契配合将电子支气管镜顺利进达病灶部位,发现巨大肿瘤以左上叶开口为基底带蒂生长,并向左下叶开口延伸,从而导致左主支气管末端完全阻塞,且瘤体基底较宽形状不规则。根据瘤体的部位和特点,手术专家们反复利用圈套器从不同方向环绕肿物进行电凝切,最终成功切除瘤体并顺利套出,实现左下叶支气管管腔再通和左上叶管腔内瘤体部分通畅,并引流出远端阻塞分泌物。术后,患者咳喘症状明显缓解。
近年来,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相比外科手术治疗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易操作、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该方法对于良性病变可以治愈,对于无法手术及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以达到缓解症状、姑息治疗的目的,采用圈套器进行切割治疗,出血风险小,病人耐受性较好,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开展,我院呼吸内镜的治疗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也会为更多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